近期,反腐判决书抖出“朱宏兴”这一个姓名,连资深球迷都一脸懵——这位从未登上过教练席或球员名单的“素人”,竟是操作我国足坛多年的终极操盘手。从保级存亡战到天价转会,他的本钱触手早已浸透工作骨髓。2016年辽宁男足的保级奇观,实为朱宏兴的金融游戏。1300万运作费中,750万直接流入个人腰包,这生意比私募基金还暴利。当球迷为球队保级喝彩时,朱老板正喝着红酒算账:每场平局价值百万,每个净胜球明码标价——足球在他手中,不过是Excel表格里的数字游戏。
刘洋转会沧州雄狮的事例,露出朱氏中介网络的精细。从青岛到河北的球员迁徙路上,矫喆、苏镜宇等经纪层层抽佣,10万到50万的好处费仅仅冰山一角。这哪是工作转会?清楚是人口贩卖的足球变种。朱宏兴坐在食物链顶端,笑看球员成产品、沙龙当冤大头。山东VS河北的“精准控分”大戏,可谓朱宏兴的封神之作。金敬道们砸50万求稳,朱老板反手赚走250万,还附赠联赛积分控制教程。当VAR镜头对准越位线时,他已在更衣室用计算器敲定分差——2-0的比分,既是庄家通吃的暗码,也是我国足球羞耻的注脚。
比起金敬道之流,朱宏兴才是真实的工作规矩制定者。他能让东北虎保级、让保级队爆冷、让国脚级球员“合理”活动,只因手握三把密钥:当地体育局人脉、沙龙高层凭据、裁判圈的暗语系统。这种三位一体的控制术,让他在足坛灰色地带如虎添翼十余年。朱宏兴帝国的坍塌,照出我国足球的监管荒漠。当足协忙着限薪令表面文章时,暗流下的本钱早已重构游戏规矩。从辽宁到沧州,从U23方针到归化名额,每个“变革”反面都爬满朱氏网络的毛细血管。
扫黑风暴刮出的朱宏兴,不过是足坛暗网的终端节点。当球迷惊叹于750万个人暴利时,更该诘问:这1300万保级费终究流向哪些“保护伞”?这位隐形贪吃的被捕,非但不是结尾,恰是揭开工作脓疮的第一刀——究竟能在我国足坛建起本钱巴别塔的人,岂会没有通天梯?
这一事情也给整个我国足球敲响了警钟,有必要要加强对足球买卖的监管,树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,从源头上根绝此类事情的产生。不能让这些不良事情再腐蚀足球这片土地,要让足球回归到公正竞技、健康发展的轨迹上来。